当前位置: 首页 > 储能 > 动态

河南:大力支持建设屋顶光伏,构建“分布式光伏+储能+微电网”的物流自给能源系统。

中国电力网发布时间:2022-04-28 07:15:28

河南:大力支持建设屋顶光伏,构建“分布式光伏+储能+微电网”的物流自给能源系统。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现将《河南省“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

2022年4月11日

河南省“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为加快推动“十四五”时期全省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更好发挥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服务支撑现代化河南建设,根据《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期间,我省紧紧围绕物流业转型发展、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建设和物流降本增效综合改革等重点工作部署,加强战略谋划,扩大开放合作,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创新驱动,物流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1.规模效率持续提高。“十三五”期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年均增长8.2%,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物流总收入年均增长9%,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货物运输量、周转量年均分别增长0.7%、2.8%。2020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6.1万亿元,较2015年增加6.8万亿元,总量居中部六省第1位;物流总收入达到6987.3亿元,较2019年增长4.6%;货物运输量、周转量分别达到21.9亿吨、8690.5亿吨公里,其中公路周转量、货运量分别居全国第3位、第5位。物流降本增效综合改革成效显著,2020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全省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为13.5%,较2015年下降3.4个百分点。

2.辐射能级不断提升。以“空中、网上、陆上、海上”四条丝绸之路为引领的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取得显著进展。2020年,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63.9万吨,较2015年增长141%,货物运力、全货机航线、航班及通航城市数量均居全国第5位,货运规模跃居全球50强,基本形成了横跨欧美亚三大经济区、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航线网络。“十三五”期间,中欧班列(郑州)开行班数年均增长45.5%,累计开行3630班、货重199.57万吨、货值148.33亿美元,集货范围覆盖全国四分之三区域,境外网络遍布30多个国家。跨境电商业务辐射196个国家和地区,累计业务总量、纳税总额均居全国前列。通江达海运输能力稳步提升,内河集装箱运输实现零的突破,开行铁海联运超过500班。

3.设施布局加快完善。6个城市、10个枢纽列入《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建设规划》,枢纽数量居中部六省第1位,其中,郑州空港型、洛阳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入围国家建设名单;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增至4个、总量位居全国前列;郑州获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铁路营业、内河航道里程分别达到7100公里、6519公里和1725公里,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12.6%、25.2%和3%。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建成投用、三期工程加快建设,建成运营运输机场4个。建成投运水果、粮食、肉类等7个海关指定监管场地和药品、汽车2个功能性口岸,加快申建国际邮件枢纽口岸,形成了内陆地区功能最全、种类最多的口岸设施集群。快递网点实现乡镇全覆盖,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均居中部六省第1位。

4.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十三五”期间,我省成为国家6个物流降本增效综合改革试点省之一,在全国率先实行高速公路分时段差异化收费,国家多式联运、城市绿色货运配送、城乡高效配送、城市共同配送等试点示范单位数量均居全国前列。首创的跨境电商“网购保税1210服务模式”得到世界海关组织认可并推广至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欧班列(郑州)在全国率先研发投用冷链集装箱,实现超过1万公里国际全程冷链运输。UU跑腿共享平台服务覆盖全国176座城市,综合实力居全国即时物流行业第一梯队。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在全国首创发布“物流复工指数”,依托“豫冷链”平台开展冷链食品追溯管理,行业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我省物流业发展虽然取得显著进展,但距高质量发展要求仍有不小差距:一是政策支持仍显乏力。物流业发展规划与综合交通、土地、城乡建设等规划衔接不足,物流项目建设选址随意性较大。政策精准度和协同性不高,冷链物流发展、园区建设、主体培育等相关工作分散在相关部门,未能形成有效合力。二是市场主体实力偏弱。物流市场规范化、专业化程度不高,物流企业仍以“小散弱”为主,全省规模以上物流企业仅占物流市场主体的7.7%,A级以上物流企业数量不足全国的3%,缺乏具备供应链整合和平台组织能力的“链主型”龙头企业,本土物流上市企业仍未实现零的突破。三是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物流业与农业、制造业等产业联动融合不够,产业集群供应链协同不足。物流服务同质化竞争现象普遍,低水平服务供给过剩,高标准、现代化仓储设施紧缺,中高端供给不足。四是智慧化水平亟待提高。物流设施设备智能化、自动化程度不高,物流信息交换共享存在瓶颈制约,物流“信息孤岛”问题突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物流效率提高。

(二)面临形势。

1.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河南物流在打造全国示范样板上有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考察时提出“希望河南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多作贡献”,这为我省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主攻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新征程中,需要我省物流业加快提质升级步伐,围绕现代物流强省建设,重点在物流枢纽、物流降本增效、航空物流、冷链物流、新模式新业态等方面再创一批在全国立得住、拿得出、叫得响的新亮点新标杆。

2.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赋予现代物流发展新使命。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我省产业基础、市场规模、区位交通、开放通道等优势将更加凸显,为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一个时期,我省物流业对外要立足全面开放新格局,精准把握全球供应链体系重构战略机遇,努力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经贸环境,为扩大对外开放提供坚实保障;对内要把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顺应技术创新应用发展新趋势,加快构建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全面提升物流服务质量和效率。

3.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为物流区域协同创造新机遇。随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的实施以及多领域战略平台融合联动的叠加效应持续显现,物流要素资源跨区域流动将更加顺畅便捷,区域间中转联运物流需求将快速增长。我省亟需创新区域物流合作机制,加快建设通畅、高效的综合运输大通道,推动跨省际物流设施联通、资源共享,形成多层次、多功能、广覆盖的综合物流体系,以物流一体化加快区域经济整合与协调发展。

4.技术产业变革和绿色发展为现代物流业提质增效提供新动能。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5G、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现代产业体系质量、效率、动力变革深入推进,为数字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支撑、为智能化物流组织模式创造了条件、为高端物流技术装备研发应用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的明确和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趋严,资源约束愈加趋紧,亟待发展绿色物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绿色环保与降本增效协调发展。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坚持充分发挥物流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一条主线”,加强与重大发展战略、产业升级、民生需求“三个对接”,推进优布局、强合作、促融合、提效率、增动能“五大任务”,加快推进“流量”变“留量”,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构建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关键环,把我省打造成全国乃至全球举足轻重的现代化、国际化、世界级物流枢纽基地,为畅通现代流通体系、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绚丽篇章提供坚实保障。

(二)基本原则。

1.服务大局,协同联动。立足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紧密对接重大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创新区域物流合作机制,构建区域协同、多业联动、城乡互补的物流发展格局,促进区域、城乡高质量均衡发展。

2.枢纽带动,系统成网。畅通公铁空水为一体的现代物流通道,加快国家物流枢纽、区域物流枢纽和物流节点有机衔接的现代物流枢纽系统建设,完善专业便捷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打造“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

3.创新驱动,融合互促。坚持创新在现代物流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加快物流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促进现代物流与制造、贸易、信息、金融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物流服务深度嵌入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

4.绿色发展,安全韧性。倡导绿色物流理念,推广绿色低碳技术,降低物流业总体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提升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能力。统筹发展与安全,完善应急物流体系,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基本建成,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物流支撑体系基本形成,现代物流强省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物流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物流业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基础性、战略性作用进一步凸显;跨区域物流联动机制不断健全,物流资源整合调配能力显著提升;物流企业竞争力大幅提高,全省3A级以上物流企业超过400家。

——物流设施网络更加完善。集航空、水运、公路、铁路为一体的立体物流通道系统加快构建;物流枢纽一体化运作、网络化经营、专业化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国家物流枢纽、示范物流园区、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重大载体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最初一公里”“最后一公里”设施短板加快补齐,便捷通畅、衔接高效、功能互补的多层次物流设施体系基本形成。

——物流组织效率明显提升。自动化、智能化物流装备广泛应用,信息化、标准化、绿色化发展水平大幅提高;运输结构不断优化,多式联运货运量年均增长15%;物流成本费用持续降低,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下降至13%,物流服务便捷度和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

河南:大力支持建设屋顶光伏,构建“分布式光伏+储能+微电网”的物流自给能源系统。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运行体系,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1.畅通骨干物流通道。以国家干线物流通道为主脉,打造集航空、水运、公路、铁路为一体的“2+10”立体物流通道系统。提升航空物流通道服务能级,补齐内河航运物流通道短板,加快建设“空中丝绸之路”和内河航运物流通道。巩固陆路物流通道综合优势,畅通新亚欧大陆桥、京港澳、大广、二广、济郑渝、太郑合、晋豫鲁、沪陕、北沿黄、宁洛等物流通道。

河南:大力支持建设屋顶光伏,构建“分布式光伏+储能+微电网”的物流自给能源系统。

2.建设国家物流枢纽。立足打造国家物流体系关键节点和重要平台,推动资源要素向国家物流枢纽集聚,提升一体化运作、网络化经营、专业化服务能力,建设功能复合、高效联通的物流设施群和物流活动组织中心。围绕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和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增强国际国内物流资源要素吸附能力,打造以空港型、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为引领,以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为支撑的现代国际物流中心。加快洛阳、安阳、商丘、南阳、信阳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打造全国重要的供应链组织中心和商贸物流集散分拨中心。配合国家开展物流枢纽评估和动态调整工作,积极争取条件具备的枢纽和所在城市纳入国家规划范围。

河南:大力支持建设屋顶光伏,构建“分布式光伏+储能+微电网”的物流自给能源系统。

3.打造区域物流枢纽和节点。加强与国家物流枢纽的分工协作和有效衔接,整合提升区域分拨、专业化仓储、铁路口岸等基础设施,打造全省物流骨干设施网络。加快开封等12个省辖市区域物流枢纽建设,为制造业集群和区域商贸活动提供全链条物流服务。加快永城、邓州、林州、台前、长垣、灵宝、新蔡等省际交界县(市)区域物流枢纽建设,为跨区域产业合作和居民消费提供集散分拨、衔接转运等服务。推动原阳、尉氏、长葛、武陟等县(市)区域物流枢纽积极承接郑州国际现代物流中心功能溢出,提升淮滨、唐河、项城、沈丘等县(市)区域物流枢纽内河航运服务能级,强化兰考、临颍、潢川等县(市)区域物流枢纽集散分拨功能。支持具备条件的县(市)围绕服务本地生产服务、生活消费需求,建设功能集聚、设施集约的物流节点,畅通物流末端运行,提升物流配送时效。

4.推动物流枢纽系统成网。统筹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区域物流枢纽和物流节点建设,构建设施紧密互联、信息互通共享、业务高效协同的现代物流枢纽网络。强化物流枢纽与物流通道连接,加快推进铁路专用线进企入园,加强物流枢纽集疏运道路建设。推动各类物流中心、配送设施与物流枢纽功能对接、联动发展。支持物流枢纽间加强战略联盟、资本合作、设施联通、平台对接,建立枢纽信息联通机制,加大枢纽间货运专线开行力度,协同开展干线运输、区域分拨、多式联运、仓储服务、跨境物流、城市配送等业务,提高物流枢纽规模化、组织化、体系化运作水平。

附图:河南省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布局示意图

河南:大力支持建设屋顶光伏,构建“分布式光伏+储能+微电网”的物流自给能源系统。

(二)加强协同联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1.推动国际物流交流合作。围绕支撑拓展“空中、陆上、海上、网上”四条丝绸之路,建立健全国际物流协作机制,畅通国际物流。推进卢货航亚太枢纽和运营基地建设,扩大“空中丝绸之路南南合作伙伴联盟”覆盖范围,加密国际航线,加快建设空空转运中心,构建链接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空中经济廊道。推动中欧、中亚班列扩量提质和运贸一体化发展,积极参与国际多式联运规则制定,完善拓展欧洲、中亚及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成员国等线路和境外集疏网络,推动郑州国际陆港新址规划布局建设,探索开展国际卡车运输,打造贯通欧亚的陆上经济走廊。推动布局双向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平台和海外仓,探索开行进口跨境电商班列,拓展“跨境电子商务+空港+陆港+邮政”运营模式,提升通关效率和贸易便利化水平,完善面向全球的跨境电商物流体系。提升通江达海内河航运能力,扩大海铁联运班列规模,提高与主要港口连通度,融入全球海运服务网络。

2.加快区域物流协同发展。统筹推进中原城市群物流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功能对接,强化与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城市群物流业务联动,探索建立共享业务模式,通过设施共建、产权共有、利益协同等方式,合理配置仓储、运力等资源,优化公路货运专线,开行铁路货运班列,加密内河航线,打造便捷高效的城市群物流通道网络和供应链协同分工体系。全面融入国家物流枢纽体系,依托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加强与上海、天津、青岛、伊犁、博尔塔拉等重要物流枢纽合作互动,着力提升通道运营组织能力。建立郑州都市圈物流产业发展联动对接机制,探索共建共享城市物流中心、配送网点等设施,促进都市圈物流网络化、组织化运行,支撑带动周边地区产业链和供应链协同发展。加强物流枢纽(园区)联盟建设,促进枢纽(园区)业务对接、设施联通、功能联合和资源共享,提升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水平。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