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天津市东丽区发改委发布关于落实《天津电力“碳达峰、碳中和”先行示范区实施方案》的工作方案,文件提出,实施“新能源+储能”发展模式。积极推动新建集中式光伏等新能源项目按照一定比例配置储能装置,实现新能源发电功率波动平抑。支持新能源和蓄热、蓄冷、制氢相结合的创新尝试,推动新能源生产、转化、储存、运输多环节融合,实现多途径利用。依托平高储能等积极推动储能产业发展。加快大容量、长寿命、长时间、低成本的先进储能技术研究,提高储能技术产业化发展水平。通过“新能源+储能”发展模式,提高本地新能源消纳能力。
东丽区关于落实《天津电力“碳达峰、碳中和”先行示范区实施方案》的工作方案
为落实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天津电力“碳达峰、碳中和”先行示范区实施方案》(津发改能源〔2021〕167号)文件精神,促进东丽区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助力国家电网“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在我市率先落地实施,服务我市打造“碳达峰、碳中和”先行示范区,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推动实施“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充分结合东丽区能源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特点,统筹安全和发展,以构建东丽区新型电力系统为主要依托,从供需两侧协同发力,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能源保障。
(二)工作目标
1、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天津市“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电力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电网枢纽平台作用,打造新能源优化配置平台、实现能源供给清洁化,大力实施电能替代、实现终端能源消费电气化,提高终端用能效率、实现新能源利用高效化,提供一站式能源解决方案、实现能源服务便捷化,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实现能源行动社会化,推动电力行业碳排放先行达峰。在供给侧,提升清洁能源发电占比;在电网侧,构建满足本地新能源接网、消纳平台;在消费侧,聚焦工业、交通、建筑领域,推动绿色低碳能源消费方式;在产业侧,打造新能源及储能装备特色产业。到2025年,区内本地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力争达到35%,新能源利用率达到100%,支撑天津市能源革命先锋城市建设,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2.专项目标
能源供应清洁化。推动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华明街100MW“农光互补”集中式光伏等重点项目建设,做好配套电网工程建设,提升电网新能源发电消纳能力。推动生物质能和余热余压发电项目建设并网。
能源消费电气化。聚焦工业领域,加大电能替代力度,推动钢铁等高耗能行业能效提升、碳排放强度下降;聚焦交通领域,加快充电设施建设,提升交通全电气化水平;聚焦建筑领域,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进公共建筑能效提升。
能源利用高效化。推动天钢集团等绿色低碳循环示范项目建设,转变传统用能方式,降低能耗强度,提高终端用能效率,助力实现能源消费总量、碳排放总量“双控”目标。
能源服务便捷化。以终端用户为中心,创新服务模式,围绕终端用户安全可靠、便捷绿色的多元化能源生产、消费需求,推广一站式能源解决方案,促进全社会用能成本下降,打造有利于新能源大规模发展的互惠共赢生态圈。积极开展公共机构能源费用托管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能源行动社会化。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自觉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倡导绿色出行,培育绿色、健康、安全消费习惯。大力推广使用节能环保产品,提高用能水平和效率。
二、重点任务
(一)打造新能源优化配置平台,实现能源供给清洁化
1、持续提升供电主网优化配置能力。编制出台东丽区“十四五”电网规划,建设南孙庄110千伏、大东庄110千伏变电站等一系列输变电工程,做好服新220千伏新能源汇集站接入东丽区范庄220千伏变电站的输电线路工作,提升110千伏电网链式结构比例,优化全区35-110-220千伏主网网架结构,增强负荷转移能力。
2.持续优化10千伏配电网结构。差异化开展10千伏目标网架研究和建设,在重点园区和地区构建10千伏电缆单环网和电缆双环网;其它地区构建10千伏架空线路多分段适度联络和电缆线路单环网。逐步建成坚强可靠、灵活高效、结构清晰的10千伏主干网架结构。构建能源高效配置物理平台,进一步提高电网供电能力,不断强化电网的资源配置作用,促进多元化源荷的即插即用与分布式清洁能源的就地消纳,推动能源网络互通互济和安全可靠运行。
3.全力保障新能源接网及消纳。按照科学规划、有序发展的原则,做好新能源开发利用,提升新能源并网消纳能力,推动整合农业和光伏资源,开展华明街“农光互补”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在钢铁等高耗能企业内部和工业园区,积极发展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构建“源网荷储”柔性互动协同消纳平台,聚合电动汽车、电采暖、可控负荷等灵活性资源参与电网调节和优化调用,促进“源网荷储”协调发展。
4.实施“新能源+储能”发展模式。积极推动新建集中式光伏等新能源项目按照一定比例配置储能装置,实现新能源发电功率波动平抑。支持新能源和蓄热、蓄冷、制氢相结合的创新尝试,推动新能源生产、转化、储存、运输多环节融合,实现多途径利用。依托平高储能等积极推动储能产业发展。加快大容量、长寿命、长时间、低成本的先进储能技术研究,加强储能基础材料研发,推动相变蓄热等多元化储能技术应用,提高储能技术产业化发展水平。通过“新能源+储能”发展模式,提高本地新能源消纳能力。
5.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在发电侧,推动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实现存量煤电机组应改尽改,提升燃煤机组调峰能力。在用电侧,鼓励用户积极参与电力需求响应。推动可调节负荷资源纳入调峰辅助服务市场,宣贯有序用电和需求响应相关政策,提升需求侧管理质效。春节期间完成填谷需求响应负荷不低于10万千瓦,度夏期间完成削峰需求响应负荷不低于4万千瓦。持续挖掘客户需求响应潜力,构建不少于电网最大负荷5%的可调节负荷资源库。
6.推动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发展。做好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接网服务。持续简化、优化分布式电源接网工作流程,为发电企业提供一站式全流程免费服务。加强配电网互联互通和智能控制,满足分布式电源接网和多元负荷用电需要。做好接网型微电网接入服务,发挥微电网就地消纳分布式电源、集成优化供需资源作用。
(二)大力实施电能替代,提升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
7.拓展电能替代广度深度。在医院、酒店、商场、写字楼、商业综合体等大型公共建筑领域推广热泵、电锅炉、电蓄冷技术,完成大毕庄、四合庄小学等6家学校电锅炉改造工作;针对物流、环卫、公交等场景,加快推动专用电动车替代,完成京东物流园、好新家园民心工程、万山道公交站等各类充电站和“车网互动”试点站建设项目。加强现代设施农业用电服务,推动农业种植、水产畜牧、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用能升级。
8.推进居民生活电气化。积极推广应用智能家电、“全电厨房”,提升智能化、数字化水平,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因地制宜发展电采暖,充分利用电网低谷电容量,在园区、公建推广电蓄热供电技术;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和5G技术应用,推广普及智能家居技术,提高家庭电气化水平。
9.推动建筑绿色低碳发展。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持续提升建筑能效,修订及颁布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居住建筑节能技术标准等规范,提高绿色建筑技术水平。推广“零能耗智慧建筑”应用。依托电制热(冷)技术推进公共建筑供热(冷)清洁化,重点在医院、酒店、商场、写字楼、商业综合体等大型公共建筑,推广热泵、电锅炉、电蓄冷技术,高效满足建筑用热(冷)需求。因地制宜实施高校、酒店、写字楼等公建节能改造。推动构建全市建筑能耗监测和节能运行监管体系,推进公共建筑能效提升。
10.打造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聚焦绿色出行,加速公交、民心、示范等工程建设进度。服务百姓绿色出行,建设公交充电设施网络。精准定位百姓充电难点,充分利用现有居民区配电容量,挖掘低谷时段供电能力,积极推广有序充电桩建设。探索电动汽车源荷互动,逐步搭建功能完善的源网荷储互动平台,聚合电动汽车负荷资源,参与大电网需求响应。
(三)提高终端用能效率,实现清洁能源利用高效化
11.坚持和完善能源“双控”制度。健全双控管理措施,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严格控制能耗强度,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制定电力需求侧响应政策措施,引导全社会全过程绿色低碳生产生活行为。完善新能源消纳保障机制,所有用户公平承担消纳责任。
12.深化综合能源服务深度范围。依托能源互联网打破能源“竖井”,推动电、热、冷、气多能协同和梯级利用,以东丽经开区、华明高新区、无瑕街等用能企业集中区域为重点,鼓励拓展用能诊断、能效提升、多能供应等综合能源服务,为企业、园区提供用能解决方案,打造绿色低碳示范区,提升全社会终端用能效率。
13.全面实施电网节能减排。优化电网结构,推广节能导线和变压器,加快驯海路变电站等老旧主变更换,降低主变损耗。强化节能调度,依托“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深化应用,加强电网线损治理,持续降低输电损耗。强化电网建设环保、水保全过程管理,实现全过程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环境保护。加强六氟化硫气体回收处理、循环再利用和电网废弃物环境无害化处置,保护生态环境。
(四)提供一站式能源解决方案,实现能源服务便捷化
14.完善现代电力服务体系。持续优化电力营商环境,全面推行“三零三到户”、“阳光业扩”等服务,提升供电服务效率。开展“三新三服、30项举措”,全力推动区域“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加强区域网格化管理,提升网格综合服务能力。完善“供电+能效服务”体系,实施前端融合、专业支撑的能效公共服务。
15.深化新能源发展服务。加强新能源规划与电网规划的紧密衔接,超前开展网架优化工程和配套送出工程建设,实现源网协调发展。为新能源接网提供全过程线上服务,提升新能源接入的精益化管理水平。
(五)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实现能源行动社会化
16.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氛围。树立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现代生活理念,反对奢侈浪费生活习惯。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培育绿色、健康、安全消费习惯,鼓励绿色出行、绿色居住,大力推广使用节能环保产品,提高用能水平和效率。
17.深化区域合作与宣传引导。依托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等,加强国际和国内交流合作,倡导能源转型、绿色发展的理念。鼓励本地企业积极参与“碳达峰、碳中和”等领域的产业联盟,推进资源整合优化和产业链完善提升。加强信息公开和对外宣传,积极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研讨交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汇聚起推动能源转型的强大合力。
三、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与天津市“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相结合,依托东丽区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专项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各部门和单位协调配合,落实天津市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各项重点工作任务。
(二)做好统筹协调
将碳达峰作为“十四五”期间的重点任务,定期召开东丽区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协调会议,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丰富措施,提高效能,结合“碳达峰、碳中和”方案提出的目标任务,做好具体工作,确保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三)做好舆论引导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广泛宣传“碳达峰、碳中和”重要意义,以及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的具体举措,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加强相关知识普及,倡导绿色能源消费理念,提高社会各界和民众对节能减排迫切性的认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