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电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网电动”)作为南方电网公司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近年来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深化改革创新,积极推动电动汽车充换电产业集群的形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促进该行业迎来新发展浪潮,不断走向高质量发展。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南网电动在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建设投运充电枪1819支,围绕重点区域布局建设超充站20座、多能互补绿色充电站8座,并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和公路沿线抢建了20座优质站。这一系列布局不仅极大地方便了广大新能源汽车车主的充电需求,也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技术创新方面,南网电动也取得了显著突破。公司不断优化“顺易充”平台功能,增加有序充电、V2G充电管理模块,支撑充放电业务拓展,并开发车网互动需求响应功能,主动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同时,公司还创新充电场站智慧运营运维模式,加快输出对外运维服务,建立线上、线下产品服务销售渠道,加大市场化业务拓展力度,努力开拓东南亚等海外充电服务市场。
此外,南网电动还着力打造新型拳头产品,持续提升产品质量,提升超充、有序充电、车网互动等新型充电场站一站式整体解决能力。通过优选交通枢纽、核心商圈、高速服务区等应用场景,建成或改造了一批新型示范站,为新能源汽车车主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充电服务。
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南网电动高度重视科技创新,通过不断优化和完善充换电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公司成功建成充换电技术实验室和公司首条充电设备试产线,完成了小功率直流充电机、电网友好型交流桩、超充设备等产品的开发并取得产品认证或第三方检测报告。同时,公司还新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完成了物联控制模块等核心部件的迭代升级。
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南网电动更是走在了行业前列。公司优化完善车网互动聚合平台核心功能,2024年聚合可调节负荷资源超过600MW,为新能源汽车充电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公司将海量、分散的电力用户存量可调节储能资源聚合起来,参与电力平衡调节,助力解决新型电力系统控制力短缺的问题,切实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
同时,公司联合5家科技类单位共同研发的“数字式源网荷储一体化微型零碳电力系统”顺利通过中电联产品技术成果鉴定,并成功中标“碳监测平台技术支撑服务(框架)项目”。这一成果为公司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推动了碳监测平台的发展。同时,公司还荣获了全国“2023节能服务产业企业贡献奖(综合能源服务优秀企业)”,体现了业界对公司节能服务工作的高度认可。
市场化经营机制逐步完善
在推动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和市场化经营机制制度化长效化方面,南网电动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公司对照上市政策导向,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相关议事规则,建成匹配上市政策导向和企业发展的治理架构和权责清单、配套制度。通过动态完善董事会授权管理,制定董事会对董事长、总经理授权清单,健全董事长、总经理向董事会报告工作机制,公司进一步提升了决策效率和科学性。
同时,南网电动还全面构建新型经营责任制,夯实“竞聘制”管理,明确管理人员常态化竞争上岗条件,分层分类开展竞争性选拔。针对前中台管理人员综合采用“揭榜挂帅”“摘标制”等方式强化“契约化”管理;后台管理人员则以“比选择优”“轮岗锻炼”等方式夯实“任期制”管理。通过全面落实到期起立、竞争上岗等制度,公司有效激发了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此外,南网电动还建立了“劳动合同+岗位合同+绩效合约”的市场化用工契约管理体系,基于岗位职责差异化设置绩效合约并组织员工签订。通过开展员工绩效考核兑现和落实人员待岗、退出计划等措施,公司逐步建立健全了市场化用工管理机制。
积极探索新兴业务领域
在新兴业务领域方面,南网电动也展现出了积极稳妥的引资引制能力和深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决心。今年1月,南网能源公司成功上市,公开挂牌引入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的非公资本战略投资者,进一步放大了国有资本功能。通过建立健全国有资本控股、非公资本积极参与的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南网电动不仅提升了自身竞争力还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不仅如此,南网电动公司对照上市政策导向,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相关议事规则,建成匹配上市政策导向和企业发展的治理架构和权责清单、配套制度。更新治理主体权责事项清单等公司治理规范性文件,建立健全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运行效果定期评价和动态调整机制。已完成印发2024年权责清单,并开展南网电动公司2024年上半年“三重一大”事项决策与实施情况评估。
南方电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在改革工作中取得了显著进展和多项亮点。公司通过科技创新、市场化经营机制完善以及新兴业务领域的积极探索等措施不断推动企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未来,公司将继续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准确把握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重要机遇期,积极构建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