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企业资讯 > 滚动 >

魏涛:电瓶车成了火灾案的“冤大头”

中国网发布时间:2024-03-06 17:32

  近日,南京居民区发生的火灾事故,导致15人不幸遇难,44人在院治疗,516名群众被疏散安置。很多人认为,这场灾难的罪魁祸首是电动自行车。然而,按照2024年新书《城事在人》作者魏涛的观点,电动自行车着实有点“冤枉”。

  近十年来,为了弥补公共交通资源短缺,电动自行车渐渐成为中国城市独具特色的一道景观。随之,电动自行车作为千亿级的产业,其生产、流通、维修市场也随之红火起来。虽然都市人已习惯享用着电动自行车带来的便利,但一个关键问题始终未得到解决:该怎么给电瓶车充电?在人口密集、楼宇林立的城市社区,大家毫不迟疑地将电瓶车推上电梯,或者将电瓶取下携带至家中充电。由于上述行为安全隐患大,不同程度的火灾也时有发生,所以之后数年间,政府开始以立法的形式,严令禁止“电瓶车上楼”。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太难了。电动自行车销量逐年攀升,如果不让“车”或“电瓶”上楼,去哪里充电呢?在城市有关部门引导下,一些小区开始布置带有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的车棚。可毕竟僧多粥少,在寸土寸金的城市社区建电动自行车车棚的速度,远赶不上家庭购买电动自行车的的速度——据了解,在某些城乡结合部的社区,户均电动自行车数量竟然达到了三辆。电动自行车越设计时尚,但在它可人的外观背后,是一颗定时炸弹。

  所以,很多人宁愿行违法之实、冒邻居之嫌,也把电动自行车(或者电瓶)推上楼,而且屡禁不止、屡见不鲜,火灾持续发生。

  既如此,法的尊严和权威何在?我们看到,一些安全意识强的居民,拨打 12345 便民服务热线投诉请求干预和处理。可是处理结果往往不尽人意,车子多、车棚少,公共交通解决不了出行问题(而且许多城市是限制发展共享电动自行车的),执法者也陷入两难。在这里,我们举个略显粗鄙的例子:某区域饭店多、人流量大,厕所数量却很少,管理人员明令禁止“随地大小便”!试想,这种自相矛盾的制度会奏效吗?随地大小便的罪魁祸首不是“人”,电动自行车上楼的罪魁祸首也不是“车”。

  那么谁是真正罪魁祸首?电动自行车的安全隐患,归根结底还是制度设计的矛盾。在中信出版集团、齐鲁经济研究院推出的《城事在人》一书中,作者魏涛博士提到: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在人口高度聚集的城市里,产生矛盾是市民的家常便饭,而解决矛盾是城市管理者的基础功课。城市社会矛盾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包含人口迁徙与融合过程中的价值冲突。

  所以,南京火灾,让我们不得不对行业管理、安全监管和城市基层治理的制度协商问题产生质疑。面对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以及市民不同的诉求,行业主管部门、安全监督部门以及城市的管理者谁也不敢下决心、拿主意,只是在耗时间——时间久了,等大家都没情绪了,问题也就不了了之了。或者说,耗着耗着,耗到更大的灾难出现(例如此次南京电动自行车火灾事件的发生),再次引发管理者的重视和百姓的久久地反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长期积攒下的恩怨情仇也很难在短期内化解。魏涛在《城事在人》中提出,公共秩序和法治的要求与传统社会观念之间的冲突、过度的资源消耗和自然环境有限承受力之间的冲突、居民生活需求与城市建设滞后之间的冲突等。据了解,这部2024年新书《城事在人》全称为《城事在人:淄博现象背后的城市治理与变革》,目前已在京东、当当、新华书店、中信书店等平台发售,受到了读者的好评。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