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省诸暨市东白湖镇新上泉村通过发展制茶产业及旅游业,村民生活由贫困逐渐迈入小康。诸暨市供电公司加强农网改造升级,全面满足农村用电需求,服务农村产业发展。
3月27日一大早,浙江省诸暨市东白湖镇新上泉村越红红茶博物馆的大门就打开了。被“非物质文化遗产——红茶炒制技艺传承”名声吸引的附近游客相继而来。他们赶早来要体验采茶、炒茶的过程,享受大自然的馈赠与新上泉村人的热情。
非遗茶艺热起来
“品茶是一种享受。如果能亲自体验采茶、炒茶及后期烘香等工序,再品尝自己加工的茶叶,别有一番情趣。”8时许,越红红茶博物馆负责人余科军对前来品茶的游客说。他的红茶炒制技艺传承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10年前,新上泉村是诸暨有名的穷山村。全村1000余户2800余人一直以制作茶叶为生。受各种因素制约,村民的年收入不多。多数家庭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2014年,余科军看准新上泉村污染少、高海拔等条件适合高山茶叶生长,便与朋友一起合伙投资200万元在村里建起了茶厂。当年的茶叶销售额就达到了60多万元。
但好景不长。由于家家户户都加工茶叶,导致用电负荷急剧攀升,有时出现了低电压现象。有些村民索性利用木炭烘烤,导致茶叶质量差,卖不了好价钱。
2016年,诸暨市供电公司了解新上泉村用电情况后,经实地勘测,对该村实施电网改造升级,新安装1台200千伏安变压器,新建10千伏线路2千米、0.4千伏线路1.2千米,满足了村民制茶的用电需求。
2017年年初,余科军建起了越红红茶博物馆。
“青茶要经过自然萎凋、揉捻、发酵、烘香等环节才能制成茶叶。这四道工序用的通风机、揉捻机、恒温机和烘烤机都离不开电。”余科军说。
“有了充足的电力,新上泉村外出打工的村民陆续回村创业,有的加入茶叶炒制行业,有的从事茶叶种植与销售。现在,这里的茶叶已经小有名气了。”新上泉村村民委员会主任斯乐芳说。
目前,新上泉村有茶园500多亩。全村70%的村民从事与茶叶有关的工作,年生产茶叶6万斤。仅此一项年产值达300万元,加上种植香榧、板栗、樱桃等经济作物,2018年,新上泉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万元。
山村旅游火起来
“屋里坐,屋里坐。”3月27日9时,新上泉村“农家乐”老板斯先才在门口不停地招揽着客人。他的妻子手脚麻利地端上一壶泡好的高山茶,笑盈盈地说:“这可是新制的明前茶,欢迎大家品尝”。
时下正是新上泉村最美的季节,白墙黛瓦被翠绿的大山包围,花团锦簇的樱花、黄橙橙的油菜花点缀其间。
斯先才是地道的新上泉村人。10年前,他看到村里外来的游客逐渐增多,便带头办起了“农家乐”。可游客多的季节,又刚好是春茶炒制期,季节性缺电影响了他的“农家乐”收入。
“以前的‘农家乐’仅能售卖快餐和零食。因为电不够用,许多电器都用不了。住宿条件差,根本没有回头客。”斯先才说。
2014年年初,诸暨市供电公司在新上泉村投资400多万元实施农网改造,以“短半径、密布点、小容量”为原则,为全村新装200千伏安公用变压器3台,新建10千伏线路3.6千米、低压线路5.8千米。
有了充足的电力,斯先才又投入30万元,盘下了两间店面,并将老房子翻新改建成民宿,旁边种上了20多亩地的樱桃,还承包了30多亩的鱼塘。
“以前最好的时候,一季度只有1万元收入。农网改造后,‘农家乐’里空调、热水器随时开,经济效益提高了。”斯先才说。如今,每到周末,他家的9个包厢基本爆满,一个月收入就能达到1万元。
有了“头雁”的带动,2017年,新上泉村开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并在村里闲置的土地上种上了油菜花、向日葵、百日草等。
“目前,新上泉村有农家乐8家,可供住宿房间近百个,采茶、制茶体验馆1处,水果采摘园11个。”斯乐芳说。
新上泉村富了,由穷山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以前本村姑娘纷纷远嫁,现在外村亲戚都争着到该村托媒作亲。
近3年来,新上泉村先后获得了诸暨市文明村、市卫生村、市文化特色村、市十佳平安创建示范村等荣誉。
主办单位: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 网站运营:北京中电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近年来,浙江省诸暨市东白湖镇新上泉村通过发展制茶产业及旅游业,村民生活由贫困逐渐迈入小康。诸暨市供电公司加强农网改造升级,全面满足农村用电需求,服务农村产业发展。
3月27日一大早,浙江省诸暨市东白湖镇新上泉村越红红茶博物馆的大门就打开了。被“非物质文化遗产——红茶炒制技艺传承”名声吸引的附近游客相继而来。他们赶早来要体验采茶、炒茶的过程,享受大自然的馈赠与新上泉村人的热情。
非遗茶艺热起来
“品茶是一种享受。如果能亲自体验采茶、炒茶及后期烘香等工序,再品尝自己加工的茶叶,别有一番情趣。”8时许,越红红茶博物馆负责人余科军对前来品茶的游客说。他的红茶炒制技艺传承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10年前,新上泉村是诸暨有名的穷山村。全村1000余户2800余人一直以制作茶叶为生。受各种因素制约,村民的年收入不多。多数家庭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2014年,余科军看准新上泉村污染少、高海拔等条件适合高山茶叶生长,便与朋友一起合伙投资200万元在村里建起了茶厂。当年的茶叶销售额就达到了60多万元。
但好景不长。由于家家户户都加工茶叶,导致用电负荷急剧攀升,有时出现了低电压现象。有些村民索性利用木炭烘烤,导致茶叶质量差,卖不了好价钱。
2016年,诸暨市供电公司了解新上泉村用电情况后,经实地勘测,对该村实施电网改造升级,新安装1台200千伏安变压器,新建10千伏线路2千米、0.4千伏线路1.2千米,满足了村民制茶的用电需求。
2017年年初,余科军建起了越红红茶博物馆。
“青茶要经过自然萎凋、揉捻、发酵、烘香等环节才能制成茶叶。这四道工序用的通风机、揉捻机、恒温机和烘烤机都离不开电。”余科军说。
“有了充足的电力,新上泉村外出打工的村民陆续回村创业,有的加入茶叶炒制行业,有的从事茶叶种植与销售。现在,这里的茶叶已经小有名气了。”新上泉村村民委员会主任斯乐芳说。
目前,新上泉村有茶园500多亩。全村70%的村民从事与茶叶有关的工作,年生产茶叶6万斤。仅此一项年产值达300万元,加上种植香榧、板栗、樱桃等经济作物,2018年,新上泉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万元。
山村旅游火起来
“屋里坐,屋里坐。”3月27日9时,新上泉村“农家乐”老板斯先才在门口不停地招揽着客人。他的妻子手脚麻利地端上一壶泡好的高山茶,笑盈盈地说:“这可是新制的明前茶,欢迎大家品尝”。
时下正是新上泉村最美的季节,白墙黛瓦被翠绿的大山包围,花团锦簇的樱花、黄橙橙的油菜花点缀其间。
斯先才是地道的新上泉村人。10年前,他看到村里外来的游客逐渐增多,便带头办起了“农家乐”。可游客多的季节,又刚好是春茶炒制期,季节性缺电影响了他的“农家乐”收入。
“以前的‘农家乐’仅能售卖快餐和零食。因为电不够用,许多电器都用不了。住宿条件差,根本没有回头客。”斯先才说。
2014年年初,诸暨市供电公司在新上泉村投资400多万元实施农网改造,以“短半径、密布点、小容量”为原则,为全村新装200千伏安公用变压器3台,新建10千伏线路3.6千米、低压线路5.8千米。
有了充足的电力,斯先才又投入30万元,盘下了两间店面,并将老房子翻新改建成民宿,旁边种上了20多亩地的樱桃,还承包了30多亩的鱼塘。
“以前最好的时候,一季度只有1万元收入。农网改造后,‘农家乐’里空调、热水器随时开,经济效益提高了。”斯先才说。如今,每到周末,他家的9个包厢基本爆满,一个月收入就能达到1万元。
有了“头雁”的带动,2017年,新上泉村开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并在村里闲置的土地上种上了油菜花、向日葵、百日草等。
“目前,新上泉村有农家乐8家,可供住宿房间近百个,采茶、制茶体验馆1处,水果采摘园11个。”斯乐芳说。
新上泉村富了,由穷山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以前本村姑娘纷纷远嫁,现在外村亲戚都争着到该村托媒作亲。
近3年来,新上泉村先后获得了诸暨市文明村、市卫生村、市文化特色村、市十佳平安创建示范村等荣誉。